《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Labor Education | 课程代码 |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授课对象 | yl7703永利官网21级本科生 |
学 分 | 1 | 学 时 | 课堂32学时+实践教学4周 |
主讲教师 | 黄鹂 | 修订日期 | 2023年5月 |
指定教材 | 无 |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课程目标2:
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课程目标3:
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程、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 课程子目标 | 对应课程内容 | 对应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1 | 1 | 劳动理论专题学习,以加强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为目标, 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课程目标2 | 2 | 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学生在校外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真实劳动拓展,将真实劳动经历与校内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 |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扮演好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课程目标3 | 3 | 结合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创新劳动实践,在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的同时,强化敬业诚信、创新奋斗、合作奉献等新时代劳动精神。 |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尊重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三、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2.教学重难点
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培养,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结合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3.教学内容
劳动理论专题学习,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加强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同时结合校园卫生、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设计等板块,有机融合实践教育活动。
4.教学方法
组织线上线下指导,同时结合校园卫生、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设计等板块,完成调研报告、实习成果、心得体会等。
5.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采用评语加百分制成绩的记录方式,各占50%。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学院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程修读情况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为学生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在成绩单上予以显示。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 章节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专业导入劳动教育 | 2 |
第二章 | 实验室劳动教育 | 2 |
第三章 | 劳动理论学习 | 4 |
第四章 | 劳动习惯培养 | 4 |
第五章 | 劳动专题班级活动 | 4 |
第六章 | 社会实践劳动指导 | 4 |
第七章 | 社会实践劳动实操 | 4 |
第八章 | 实验室劳动实操 | 4 |
第九章 | 志愿服务劳动 | 4 |
第十章 | 毕业劳动月 | 4周 |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章节名称 | 内容提要 | 授课时数 | 作业及要求 | 备注 |
专业导入劳动教育 | 基本概念与注意事项 | 2 | 作业:学习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并撰写心得体会。 要求: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 |||
实验室劳动教育 | 实验室安全及理念指导 | 2 | ||||
劳动理论学习 | 加强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 | 4 | ||||
劳动习惯培养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 4 | 作业:根据个人劳动习惯养成或班级劳动专题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要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素养。 | |||
劳动专题班级活动 | 开展劳动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 | 4 | ||||
社会实践劳动教育 | 社会实践劳动方案设计 | 4 | 作业: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完成实践劳动与实践报告。 要求: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 |||
社会实践劳动实操 | 实践劳动实操与劳动报告撰写 | 4 | ||||
实验室劳动 | 实验室劳动实操 | 4 | 作业:结合志愿服务或者实验室劳动实操,撰写劳动心得体会。 要求: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 |||
志愿服务劳动 | 将志愿服务等真实劳动经历与校内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 | 4 | ||||
毕业劳动月 | 毕业实习劳动与毕业设计劳动 | 4周 | 作业:结合毕业实习或者毕业设计,撰写劳动报告。 要求:通过实践劳动锻炼,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敬业诚信、创新奋斗、合作奉献等新时代劳动精神。 |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 乔治·J.鲍尔斯(George J. B).劳动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01月.
[3] 檀传宝.劳动教育论要:现实畸变与起点回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08月.
[4] 李效东、陈臣、安娜、佟磊.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03月.
[5] 丁晓昌,顾建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05月.
[6] 袁帅.教育改革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11月.
[7] 曾天山、顾建军主编.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年10月.
[8] 刘向兵.劳动通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05月.
七、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指导学习法:通过劳动专题学习加强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2.实践教学法:结合校园卫生、实验室维护、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设计等板块,完成调研报告、实习成果、心得体会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 考核要点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1 | 心得体会 | 综合评定 |
课程目标2 | 社会实践报告、志愿服务成果等 | 综合评定 |
课程目标3 | 毕业实习成果+毕业设计成果 | 综合评定 |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采用评语加百分制成绩的记录方式,各占50%。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学院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程修读情况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为学生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在成绩单上予以显示。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 平时 | 期末 | 总评达成度 |
课程目标1 | 100% | 100% | 课程目标达成度={0.5x平时目标成绩 +0.5x期末目标成绩}/目标总分。 |
课程目标2 | 100% | 100% | |
课程目标3 | 100% | 100% |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总体 评分 | 评分标准 |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
优 | 良 | 中 | 合格 | 不合格 | |
A | B | C | D | F | |
课程 目标1 | 上课态度认真,能较好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心得体会完成质量高、思路清晰、能够提炼自己的独立观点和见解。 | 上课态度认真,能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心得体会完整质量较好、内容完整、思路清晰、较能提炼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上课态度比较认真,能基本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心得体会,思路清晰。 | 上课态度比较认真,能基本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需要加强理解,需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心得体会基本能完整完成,但内容系统、逻辑性较差、论证过程粗糙。 | 上课态度不认真,未能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需要理解不深刻,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需加强。心得体会质量较差、思路混乱、观点不可信、缺乏论证,抄袭他人观点。 |
课程 目标2 | 劳动与实践态度认真,能优异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将真实劳动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研究报告完成质量高。 | 劳动与实践态度认真,能完成各项任务,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将真实劳动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研究报告完成质量比较高。 | 劳动与实践态度比较认真,能基本完成各项任务,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基本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将真实劳动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研究报告,完成质量比较高。 | 劳动与实践态度比较认真,能基本完成各项任务,基本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基本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基本将真实劳动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研究报告,但内容系统、逻辑性较差、论证过程粗糙。 | 劳动与实践态度不认真,不能基本完成各项任务,不能基本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不能培养出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不能将真实劳动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研究报告质量较差、思路混乱、观点不可信、缺乏论证,抄袭他人观点。 |
课程 目标3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态度认真,能优异地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达到全部要求。劳动实操完成度很高,成果丰富,全面提升了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了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态度认真,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达到全部要求。劳动实操完成度比较高,成果比较丰富,基本全面提升了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了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态度比较认真,能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基本达到全部要求。劳动实操完成度比较高,成果比较丰富,基本全面提升了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了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态度比较认真,能基本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基本达到全部要求。劳动实操完成度一般,成果相对一般,在提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还有待提高。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态度不认真,不能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不能达到全部要求。劳动实操完成度不高,成果不达标,在提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表现一般。 |